当前位置:主页 > CFA报名 >

聊聊投行和咨询公司的CFA学霸们……

时间:2014-11-13 10:43作者:cfa

曾有一位就职于四大的同学毫不客气的告诉Zuo:“招不到的,你们太Low了”。大倒苦水之后,在某**管理咨询公司就职,在氪空间某团队兼职的狐狸君说最近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下文简称 PSF)指的是投行、一线咨询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一系列提供专业服务的乙方公司。这些公司大概是世界上智力密度******的地方。

而在这里工作的人呢,虽然不同行业和公司互相之间也有鄙视的食物链,但是他们身上通常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这些学霸们不喜欢创业公司,当然不是没有,也有,比如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业公司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非常需要这样的人。马云说过:

蔡崇信这样的人在公司内部是培养不出来的,只能从外部来找。而且找到越早越少走弯路。

当年阿里巴巴**次拿软银的投资,就是蔡崇信建议马云拒绝了孙正义 4000 万美元的 Offer,只拿了 2000 万美元,让出了更少的股权。虽然创业公司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非常需要这样的人,但是想招到的难度很大。且不说蔡崇信,有的名校精英应届生只想着 MBB(麦肯锡、贝恩和波士顿咨询),连 BAT 都不入法眼,何况创业公司呢?

在解开这个结之前,我先讲几个故事吧!

故事一

上周末和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个大美女下午茶。她说起自己对时尚领域的热忱,也抛了一个上周刚刚敲定下来的创业 idea,关于女性时尚行业的,跃跃欲试。我说创业要趁早啊,今年融资环境那么爽、钱那么好拿,快点起草个商业计划书去骗个天使啊。她笑道:“我接下来找些报告看看,分析分析,找找合伙人,想想能怎么开始做。”

不知道她现在分析得怎么样了。但是这周我跑来北京出差,在国贸那边看到她的一个潜在对手开了个门店。之前跟她谈话的时候我说,这个市场机会很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家潜在对手还没进入中国,于是我随手拍了个照片发给她。

故事二

前几天和同事客户在吃饭的时候就在聊着,今年融资环境这么火咱怎么还不出去创业呢。某客户(以前也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娓娓道来:某个程度上来说,选择到咨询公司工作的人都比较喜欢规避风险,做事情会瞻前顾后,抛一堆模型做一堆研究,******通常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东西风险太大,不值得做。

席间也聊到一个他之前鼓动朋友去做的一个项目——做信息中介把中国女生介绍到韩国的整容医院、抽成。这东西佣金比例高达 40%,市场分散(现在都是整过的小模特小明星介绍小姐妹过去),客单价高(几万到几十万),现金回流快,初期投资少。不过用户规模增长有限,不是风投特别喜欢的概念。后来他的那个朋友看不上这个 idea,觉得不够高大上,也就不做了。再后来,“完美诊所”、“美丽加”、“有氧”等如雨后春笋。他们要涉足跨境这一块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故事三

两三个月前,我和我司的一个领导吃饭,聊到我心中有个创业梦的时候,她就拼命鼓动我快点出去。 她有过很多次机会,做外面企业的高管,但是******纠结来纠结去,还是觉得待在公司蛮好的——专车接送、五星级酒店、吃饭有预算、没有 KPI。一旦离开了公司,你没有酒店积分,没有航空里程,不再是酒店白金会员,吃饭掏的是自己的钱。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在这里你呆的越久,越发现离开的成本太高。

当下忽然想起一个同事分享过的一个故事:她在机场遇到以前做投行时一起共事的同事,发现大家同一班飞机。上了飞机后,她的前同事在商务舱坐下了,她还要继续往后面走。“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她笑着对我说。

故事四

上个月,我兼职的项目Gradchef.com(毕老师)告一段落,因为我们没有把一个兴趣项目转化成一个全职的创业项目。对这个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们 CEO Ming 的总结。我们的团队,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在做投资银行,一个在做 PE。只有一个人(CEO)全职。

说到这里,这些在 PSF 学霸们的特点似乎很鲜明了,一个是不喜欢风险,另外一个就是不够接地气。前者导致他们不愿全职创业、做事情更愿意计算风险,但很少愿意试错,没有 MVP 概念、放不下高薪高福利的诱惑。后者导致他们即使克服了规避风险的强迫症,心里仍然只想着做高大上的项目,不愿意卷起袖子来干。而且他们没有兴趣真正深入研究市场,创业也总是以失败告终。着各种失败反过来又成为那些还在犹豫的前同事眼中的教训,如此一来,恶性循环。

但是事情仍然在起着变化,以华尔街为例。根据新浪财经今年的一篇文章,最近几年来华尔街精英们正在掀起第二次西迁旧金山的热潮。以硅谷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打破了以往美国金融中心固守纽约城的布局,让更多的华尔街精英开始考虑投向更有发展空间的高科技产业,来发挥他们的特长。根据沃顿商学院的**报告:

2014 年有 13.5% 的毕业的 MBA 选择到高科技行业就业,而 2008 年同比只有 5.6%;2013 年 18% 的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进入高科技领域,是 2008 年的 3 倍。在美国**的商学院,MBA 毕业后受到的雇佣起薪在金融业和 IT 业基本不相上下,后者有时还会更高一些。

当然空谈趋势是没有用的,以我这些年和创业公司接触的经历来看,有些办法可以帮助那些愿意到创业公司试一试的 PSF 聪明人们:

因此 PSF 出来的小伙伴们也渐渐有了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他们大多数都使用了我上面说的一条或者几条经验:

不过即使是这样,PSF 的聪明人们来到创业公司还是要准备好很多的文化冲击,从西装革履到短袖 T 恤之间,需要的可不只是脱几层衣服,而是扒几层皮。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一篇过来人写的文章:《How quitting my corporate job for my startup dream f*cked my life up》by Ali Mese。

如果你认真看完了,那么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

看完我忍不住来讲几句,因为我就是狐狸君所写的那些人中的一个,有他描述的一切特质。

 

我,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拿着理科学士的学位,一毕业就踏入了当时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一线咨询公司贝恩咨询。2009 年,又有幸去哈佛商学院攻读 MBA。回国后在跨国公司很快做到了中高层管理,工资待遇不错,压力也不大,事业发展直线上升。故事到这里听上去很熟悉。但是,2013 年我选择了创业。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一秒钟也没有后悔过。

 

相信36氪有很多的读者是跟创业有关的,我就谈谈我是如何说服这些投行,一线咨询的聪明人加入我们公司的。

 

 

 

创业型公司招人总结下来需要两类人,一类是做事情很 NB 的人,执行能力超级强,只要事情交给他,他就能做的很漂亮。另一类是本身很 NB 的人,有超强的大脑,可以想很多点子,策略,并且这些策略是可行的,有些策略会成为公司致胜的法宝。

 

那问题来了,咨询公司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到底是不是值得创业公司去挖?

 

咨询公司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大部分天生优柔寡断,需要分析很多数据,横看看,竖看看,搭个模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咨询顾问在立项的时候,有个环节叫客户访谈,基本上访谈完,他们就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结论,然后咨询顾问会弄一大堆数据,帮你去证明你说的是对的!

 

所以,他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决策的。在创业公司,如果没有办法做决策,那基本就只能做执行了。但是这帮聪明人又不屑于只做执行,或者他们做事情其实不是很 NB,只会在 ppt 里面做战略,不会实施。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是屌丝,都会被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品牌和光环所迷惑,花了一吨口水和大价钱把这种人挖来,有时候是个错误的选择。

 

我之前曾经想挖一个******商学院的人才来我们公司,在我们沟通到第三次的时候,我果断地选择了放弃他。**次沟通后,他说让我想一想,然后给了我近十个很长很长的问题,简单来说基本上是问:

 

 

 

 

blah blah blah......

 

 

 

我心想,如果我都有答案了,还要你来干什么呢?世界上没有那么美好的事情,不会永远有一个完美的机会在向你招手,等着你来拿股份,然后公司就上市了,然后你就一不小心成为了传说中的亿万富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还是每天去做模型吧。

 

这些聪明人大部分很现实,很喜欢钱。大多数的他们当时加入咨询公司或者投行,都是因为钱多!但是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人生理想和梦想离这些人很遥远,他们的世界是用银行卡里的数字组成的。要想在这些公司找到像马云这样的人,概率是 0%。或者说如果马云加入了高盛或者麦肯锡,今天就没有阿里巴巴了,或者马云早就被他们逼疯掉了。

 

当时我在咨询公司的时候,做了 1 个月,每天想的就是,我什么时候辞职!这份工作实在做不下去了,跟我的三观相冲。好好的一个交大理科毕业的才女,整天在做 PPT 调字体大小和格式, 整天在网上找各种数据,解释为什么这个数据来源和那个数据来源不一样,这个市场是一万亿,而不是三万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万亿已经很大,我管他是三万亿还是一万亿! 等你想明白了市场规模,人家公司估值已经上亿了…

 

我曾经试图想招聘一个职位,咨询顾问比较合适。问了一大圈,在麦肯锡、BCG、贝恩圈里都发布了招聘的帖子,大部分的人问我的**个问题是,工资大概多少?一听,我基本上就放弃了。初创型公司,如果不了解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只看眼前利益,这样的话,还不如在大公司呆着呢。创业,是有理想的人的游戏。有理想的人,大公司留不住,他们自己主动会出来找机会。创业公司,每一个职位都很宝贵,这些机会应该留给更加适合和渴望这个机会的人,并肩做战比找到一个聪明的脑袋更加重要。

 

 

 

当时在哈佛商学院念书的时候,第二年大家都会找工作,然后互相交流自己手上拿到了哪些 offer。当时我觉得真正 NB 的人都去创业了!校友圈子里一大堆人,在美国创业,有些已经很成功,包括数字医疗******组织 Rock health,包括巨额融资的 Doximity, 包括 Oscar 保险公司,还有之前的 rent the runway、guilt、birchbox 都是大牛校友的杰作。

 

相反,如果你拿了麦肯锡,高盛的 offer, 同学们会半开玩笑地说“sorry to hear that.”。因为拿到这些公司 offer 的人实在是漫天飞!但是在中国的校友中,创业的基本上一个手可以数出来。大部分的人对创业还是有个误区,觉得创业很苦,创业只有几千块钱的工资,而且风险很大,大部分公司都会死掉,失败了很没面子。根本原因就是他还没有找一件事情可以让他义无反顾。

 

身边有无数的大学和 MBA 同学和前同事们,现在还在为**投行,一线咨询公司卖命,有些还在对冲基金(年薪几百万的地方)。跟他们聊天,我只是觉得很可惜。其实他们大部分人去这些公司,是很无奈的。他们为了一个高的薪水,为了一个光环,但是绝大多数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咨询公司的人都不适合加入创业公司,成为创业伙伴。有的话基本上是凤毛麟角,需要烧香拜佛撞大运。如果正好被你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愿意不要工资,挽起袖子一起拼搏的哥们姐们,那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挖来。因为,他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写到这里我想说,中枪的父老乡亲们请勿介意。

 

******,跟大家分享一个哈佛商学院的毕业论文题目。这个题目是每个哈佛 MBA 毕业的学生都要认真回答的,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this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在这狂野而宝贵的一生中,你想如何度过?)

 

与君共勉,学习路上,有你不孤单! https://www.cfa.com.cn //www.cfa.com.cn //www.cfa.com.cn

上一篇:CFA考试三级连过,经验分享~

下一篇:CFA考生美国签证新规定深度解读

考生常见问题

如果您想咨询其他疑问,请点击此处进入常见问题专栏
寻找您的问题。

>> 点击进入 <<
返回顶部